无限循环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酷狗小说kugouxiaoshuo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虽然史弥远拒绝了赵昀的封赏,但该有的劝说环节必不能少,否则就显得皇帝太没有诚意,同时显得臣子的推辞是一种虚伪。
最终太师跟魏国公的封赏被收了回去,不过为了表彰史弥远的“拥立”之功,还是按照历史上的进程封了三孤中的少师头衔。
并且亲信郑清之担任经筵讲师,加上赵昀展现出的诚意跟示好,也让史弥远心中戒备暂且放了下来,他拱手转移话题道:“官家,臣还有一事启奏。”
“史相公请讲。”
“济王那边拒绝出居宛陵(宣城),臣认为他留在临安有逼宫生事之嫌,应当责令尽快出宫。”
史弥远口中的济王,就是曾经的济国公赵竑。
赵昀登基之后,按照传统给先皇诸子封王,赵竑就顺势成为了济王。只不过皇位被人给“篡夺”,他始终是咽不下这口气,于是拒绝了离宫出居宛陵的要求。
遇到这种烫手山芋,史弥远用强的话怕有损自己名声,于是就把这道难题甩给赵昀,反正在京师众目睽睽之下赶王爷出宫这口锅他不想背。
赵昀大概能猜测到史弥远的意图,不过此刻他脑海中却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,那便是大名鼎鼎的“湖州之变”!
历史上赵竑最终还是被迫离开临安,贬居湖州当个闲散王爷。不过他被夺走皇位的遭遇,引发了朝野内外很多人同情,当地渔民潘氏兄弟更是不满史弥远擅自矫诏废立。
于是乎就冒充山东“忠义军”李全的部队,直接冲入济王府架住赵竑,准备效仿黄袍加身!
赵竑这人情商虽低,但他智商还是没问题,很快就发现这伙人并非什么忠义军,仅是湖州当地一帮乌合之众。这要是跟他们联合谋反,怕是明年这个时候坟头草都得有三尺高,当机立断就选择跳反,主动向湖州驻军将领合谋平叛。
只是赵竑没有想到他的反正,并没有改变自己命运的结局,湖州之变给了史弥远很大震动,认为只要济王这个原皇储还活着,对他跟皇帝始终是个威胁。
干脆一不做二不休,来个斩草除根以绝后患,派出心腹余天赐毒杀了赵竑,再伪装成自缢的假象对外宣布。
人是被干掉了,但手段太过于生硬,就算傻子都知道济王赵竑死的蹊跷。并且史弥远之前还做过诛杀宰相,矫诏易储等等行为,现如今又行诛王之事,这胆量简直要逆天啊!
瞬间朝野内外激愤,理学大儒真德秀、魏了翁,户部郎官张忠恕,大理寺评事胡梦昱等等一大批朝廷官员冒死上书。蜀中进士邓若水更是指责史弥远“夜矫先帝之命,弃逐济王,并杀皇孙。”
这下史弥远拉拢示好理学家的局面破产,不过他执掌朝政十几年打下的根基太深,硬生生靠着掌控台谏机构的言官喉舌,把那些弹劾他的对手全部贬官外派,展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权势滔天!
事情虽然平息了,但这却是史弥远的一次重大政治危机,如果能够加以利用并且顺势推波助澜,恐怕就没有那么好解决了……
想到这里,赵昀开口道:“史相公,既然济王不愿意出居宛陵,那便迁居湖州(杭州西湖)吧。此地与临安府颇近,又是富庶繁华之地,想必济王找不出拒绝的理由。”
赵昀不知道历史上济王改迁湖州的过程是怎样,现在既然机会就摆在眼前,他不介意去顺水推舟。
湖州?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